河北的風土人情如下:
1、十大河北古建筑
十大河北古建筑,是一處稱為中國古建筑的瑰寶的旅游景點。
金山嶺長城位于承德市灤平縣境內(nèi)的燕山深處。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zhèn)總兵官時期(1567年-1586年)提出"因地制宜"、"以險制塞"的原則,隨著山勢起伏而修筑,高下相間,突兀參差。長城底部全部用條石奠基,上部用青磚包砌,中間用土沙石填方,一百多座敵樓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方形樓、扁形樓、圓形樓、拐角樓;
有兩眼樓、三眼樓、四眼樓、五眼樓、六眼樓;有平頂?shù)摹Ⅰ仿№數(shù)?、船篷頂?shù)?、四角鉆天頂和八角藻井頂?shù)模侨f里長城的精華地段。
2、河北蔚縣剪紙
據(jù)史書記載,蔚縣剪紙始于清朝道光年間,到現(xiàn)在為止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蔚縣人一般把剪紙稱為"窗花"。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早期當?shù)剡€盛行供花鞋、荷包、枕頭上刺繡用的“花樣”。
后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代表人物是王老賞(1890—1951)。蔚縣剪紙的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3、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絲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調(diào)、小鼓腔、羅羅腔、女兒腔等,河北省地方傳統(tǒng)戲劇,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
石家莊絲弦起源于明末,流傳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區(qū)和晉中地區(qū)東部及雁北地區(qū)。絲弦劇種按其方位不同可以分為五路絲弦,即東、西、南、北、中五路,石家莊絲弦為“中路絲弦”。石家莊絲弦在明清俗曲的基礎上衍變而來,唱腔獨特,激越悠揚,慷慨奔放。?
4、河北吹歌
河北吹歌是流行于河北省的傳統(tǒng)器樂吹打樂。以吹管樂器為主,輔以打擊樂器及旋樂器,演奏曲目大多來自傳統(tǒng)民歌和戲曲唱腔,故名吹歌。
演奏這種吹打樂器的班社團組織有吹歌會、吹管會、吹鼓樂、吹打班、為樂會、安樂會等不同名稱,吹歌會的成員,一部分是僧人道家,多在祭祀、打醮、迎神、送殯時演奏;
另一部分亦農(nóng)亦藝者自由組合成各種班社,常為婚喪喜慶和過年過節(jié)時演奏,如為傳統(tǒng)民俗舞蹈跑驢、據(jù)缸、地秧歌等作伴奏,及在農(nóng)閑時演奏自娛。其中以定縣子位村吹歌會和徐水縣遷民莊吹歌會最負盛名。
5、滄州武術
滄州“武術之鄉(xiāng)”,含滄州市所轄縣、市。歷史上人民為了反對封建盤剝和壓榨滄州武術進校園,滄州民間武風益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滄州武術得以復興與發(fā)展。
滄州武術,一向被稱為“開放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滄州武術,不僅愈來愈受國人喜愛,亦愈來愈受國際重視。在國內(nèi),邀滄籍武師前去授藝講學和派員來滄考察和習藝者,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滄州武杰編寫的武術專著、相繼問世達三四十種其中《八極拳》、《劈掛拳》被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為規(guī)定競賽套路推向全國,有的專著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滄籍武杰參加拍攝的影、視片和各類拳種的紀錄片達七八十部,有的武打設計者榮獲白花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十大河北古建筑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蔚縣剪紙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石家莊絲弦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河北吹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滄州武術
河北有哪些風土人情
2021年07月21日 13:07:27120
上一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數(shù)民族有哪些
下一篇: 盤山縣的風景名勝
-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