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農(nóng)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按照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也叫臘月。而臘月初八又被稱為“臘八節(jié)”。
《禮記·月令》中記載:“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nóng)以休息之?!币馑际钦f:“臘,獵也。獵取獸類以祭祀先祖,祈求上天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由此可知這個節(jié)日是遠古時代祭祀先祖的一種習俗?!芭D八節(jié)”能流傳至今,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與佛教傳說有關(guān)。傳說釋迦牟尼在修行中因饑寒交迫而暈倒,被一個放羊的女孩用“奶粥”所救,而這一天剛好是臘月初八,佛教徒為了弘揚此事,將這一天定為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佛教徒要在這一天廣施粥濟,弘揚佛法,舉行各種紀念活動。而布施的粥就叫“臘八粥”。
知道了“臘八節(jié)”的來歷,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臘八節(jié)”該怎么過。
臘八節(jié)最出名的習俗就是吃“臘八粥”?!芭D八粥”還有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七寶五味粥。(是不是瞬間有種想吃的沖動。)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揚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笨梢姡运未_始,不管是佛教徒還是在民間,臘八節(jié)已是民間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了。
臘八粥的熬制在我國各地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區(qū)是以米豆干果等為主,如:大米、小米、紅豆、花生、紅棗、蓮子、桂圓、葡萄干等。而在我們南方部分地區(qū)會加入臘肉、蔬菜等。人們一般在臘月初七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了,淘米、撿豆子、洗果脯,然后在臘月初八清晨,大火煮、慢火燉,數(shù)小時后臘八粥才能煮好。
臘八粥熬煮好后,要先敬神祭祖,祈求上蒼保佑來年平平安安,大富大貴,之后才可食用。吃臘八粥,配上用棗泥、豆沙、果脯等做的糕點,父母會告訴孩子們,不要吃完,要留一些,預示著年年有余的好兆頭。以前還會讓孩子把粥送給窮苦人吃,為家人積德行善。一些地區(qū)還會把臘八粥涂在門上和桌子上,預示著驅(qū)災(zāi)辟邪。涂在果樹上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果實累累。
我國南方地區(qū)還有做臘肉、臘酒的習俗,北方也有做臘八蒜的習俗。
過完臘八節(jié),各家各戶就開始籌備過年了,各種采辦年貨、打掃衛(wèi)生、拆洗被褥,準備新衣、加工食材等,一直忙到迎接春節(ji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