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文獻來看,染齒之習(xí)俗普遍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山海經(jīng)中有之,且成書更早的《楚辭.招魂》也有說到:“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招魂》的作者有屈原、宋玉兩說,但無論是誰寫的,時代總在戰(zhàn)國末年相去不遠,當時楚國的南界在湖南北部,所以里面說的“南方”,大約就是今日湖南、江西、兩廣,詩文中指這些地區(qū)當時有食人族,他們不僅染黑牙齒,還“雕題”,即在額頭上刻花紋——假若我們聯(lián)系到史書中說越人“斷發(fā)文身”的話,似乎這里說的就是古越族。——說古越族有染齒的習(xí)俗,除楚辭以外,還有一個材料,見于《史記.趙世家》所引的一段話:“夫翦發(fā)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卻冠秫絀,大吳之國也。”我們知道,吳國的統(tǒng)治者雖然是姬姓,但它實際上是商周之交太伯季歷逃亡到吳地而建國的,其底層的民眾,依然是土著,和比鄰的越人差別不大,既然吳人有“黑齒雕題”,正可證明古越族也是如此。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古越族的活動范圍,從山東南部沿海直到中南半島,即史料上說的“交趾至?xí)甙饲Ю铩保偻暗那樾尉涂上攵?。所以,我們大致可以認為,中國上古的染齒習(xí)俗,遍布整個南方。且不止是東南一片的古民族有染齒之風(fēng),西方也有,東晉法顯翻譯的《佛說大般泥洹經(jīng)》中說到:“染齒香熏涂身”,是指古印度某小國;又《太平廣記》引《酉陽雜俎》也說:“西屠俗,染齒令黑?!边@里的‘西屠’,由于手頭材料欠缺,一時無法考證其確切位置,但似乎不是馬援‘分漢南界’的那個同名小國,它既然列于‘突厥’條中,上文言“漢將李陵”,下文說突厥誕生神話,所以這個“西屠”的地望,自當以西方、西北為妥。
好像是在《宛如夢幻》還是哪本書里,依稀記得有介紹說當時日本公卿貴族用的餐具都是銀質(zhì)的,然后長期使用這種餐具最終導(dǎo)致他們牙齒變黑。這就像中國古代豪門千金的腮幫子都比較小,是因為這些人吃的是細糧,不用大力咀嚼,而貧窮人家的女孩子吃飯都不一定有保障,有粗糧就不錯了,長期用力咀嚼,那塊肌肉相對發(fā)達,就變成大腮幫子。于是小腮幫子成為美的象征,這點很好理解吧。在這種影響下,當時日本上流社會普遍牙齒發(fā)黑,如果你牙齒不是黑色的,你就會被整個上流社會排斥,所以大家都爭相去涂黑牙齒并以此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