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房子,又稱掃屋、掃塵、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tǒng)習(xí)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寄托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zāi)、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贝巳占壹覒魬舳家驋攮h(huán)境,撣拂塵垢蛛網(wǎng),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疏浚明渠暗溝。
掃塵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 ,由來已久。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蹦晡藏ト?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zhǔn)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叫“掃房”。在年節(jié)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xí)慣。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用青竹葉與柚子葉綁在桿上清掃屋頂天花、墻壁上的塵垢蛛網(wǎng),謂之掃去“窮運”、“晦氣” ,來年清吉。
除了掃屋外還要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疏浚明渠暗溝等。大江南北,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民俗專家表示,掃塵既有驅(qū)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此習(xí)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zhǔn)備。民間將年尾廿三/廿四稱為掃塵日。每逢春節(jié)來臨,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中國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迎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xí)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傳說一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這是神明歸天的日子,人間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顧秩序;中國民間又以為神明上天之後,須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間;于是便有傳說,這時間內(nèi),即使翻轉(zhuǎn)屋子也不必顧慮任何細(xì)節(jié),利用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更不怕沖犯家中神明。
古人就定下這一天是可以大掃除的日子。
“掃塵日”和“送神日”的正確日期,有說是二十三日。
《五經(jīng)異義》則說,官府在二十三日祭灶,基於這本主張官府二十三日祭灶的書,亦指出官府是選擇在二十三日“陰陽”交介的時間送神。
因此,其實就是指從二十三日亥時進(jìn)入二十四日子時的交界時間──依然是二十四日。東南亞一帶的華人多數(shù)源自閩廣兩省,受當(dāng)?shù)孛耖g習(xí)俗影響,因此,東南亞華人普遍的把二十四日視為“送灶”和“掃塵日”的正日。
傳說二
有個邪神喜歡搬弄是非,經(jīng)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帝的印象中,人間是個充滿罪惡骯臟的世界。一次,邪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帝聽后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下界犯上作亂之事,凡是怒忿天神,褻瀆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wǎng)遮掩以做記號。玉帝命王靈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做有記號的門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邪神見陰謀得逞,偷偷地下界在每戶人家屋檐下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斬盡殺絕。邪神的陰謀被灶神發(fā)現(xiàn)了,急忙召集各家的灶神商量對策,其辦法是:從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之日起,到除夕接灶神前,各家各戶必須來個大掃塵,哪戶不打掃干凈,灶神就不進(jìn)宅。人們遵照灶神的囑咐,清掃塵埃、撣去蛛網(wǎng)、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屋里屋外、房前房后、庭院四周全打掃得干干凈凈。
除夕夜,王靈官來到人間,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一家人團(tuán)聚歡樂,美滿幸福。王靈官找不到標(biāo)明劣跡的記號,便趕回天庭,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如實稟告玉帝。玉帝這才知道受了邪神的欺騙,十分震怒。降旨捉拿邪神,掌嘴三百,永拘于天庭,不許下界作惡。
從此,人們?yōu)槌y消災(zāi),每到臘月二十三送灶神,除夕夜迎灶神期間,必須掃塵除埃。時間久了,便逐漸成為一種傳統(tǒng)民俗。
《呂氏春秋》中已有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前掃塵的習(xí)俗。按照民間說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掃塵”也叫“掃陳”。年節(jié)掃塵有“除舊布新”的含義,掃塵蘊(yùn)含了人們“推陳出新”、“辭舊迎新”、“破舊立新”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去。這一風(fēng)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傳統(tǒng),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qiáng)的生命力。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guān)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p>
宋吳自牧《夢粱錄.除夜》:“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 掃塵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p>
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鹊取?。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币喾Q“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舊時至農(nóng)歷二十日,大家小戶準(zhǔn)備過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衛(wèi)生大掃除,墻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于此日以掃帚清除干凈;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yīng)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
清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蘇州》“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p>
清顧祿《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臘將殘,擇憲書(指歷本)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
清蔡云《吳歈》詩:“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又引《歲時瑣事》:“十二月二十四日掃舍宇,凡有所為,不擇憲書,多嫁娶,謂之亂絲日。”又《月令精鈔》:“二十四日為無忌日?!?、“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nèi)作祟的“神”。據(jù)《太上三尸中經(jīng)》說:“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尸名彭質(zhì),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庇终f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