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足石刻旅游資源開發(fā)
現(xiàn)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為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間僅新開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處。這兩處初、中唐造像總共不過20龕。直到公元885年昌州遷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漸大興。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節(jié)度使韋君靖,在縣城北龍崗山(今北山)營建"糧貯10年,兵屯數萬"的永昌寨的同時,首先在北山鑿造佛像。此后,州、縣官吏和當地仕紳、平民、僧尼等相繼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間(時為五代十國時期。四川為蜀國,史稱前蜀、后蜀)營造佛像不斷,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個造像高潮
2. 大足石刻擁有的旅游資源
位于永川區(qū)的重慶野生動物世界,這是全國最大的國家級野生動物生態(tài)游覽區(qū),園區(qū)以全散放浸入式觀賞野生動物方式為主,還有豐富多彩的各種表演。
榮昌的渝西植物園集中了如人面竹、黑梭羅和鳥不宿等500多種珍稀植物品種。還有百花園、桃花園、梅花園、茶花園等十大專業(yè)植物園。
大足區(qū),別名石刻故里。其位于重慶西部,大足石刻擁有造像5萬余尊,銘文10余萬字,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3. 大足石刻旅游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xù)有開鑿。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qū),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guī)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fā)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并以規(guī)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
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大足石刻文化旅游開發(fā)
大足石刻之崛起,有其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唐朝“安史之亂”后,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巴蜀相對安定,成為經濟繁榮的地區(qū),入宋以后更是如此。
經濟的發(fā)展為文化、藝術、宗教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大足地處巴蜀地緣文化交匯之處,其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繁榮昌盛,9世紀末至公元1250年間,大足無大的戰(zhàn)爭,“內如世外桃源,外有戰(zhàn)亂刺激”,人們有產生造像求神保佑的愿望。晚唐至宋有當地長官韋君靖、任宗易等的提倡、組織以及外地官員馮揖等捐資造像;有僧人趙智鳳以一代宗師之堅毅營造寶頂山道場,等等,使大足石刻得以延續(xù)建造,漸具規(guī)模,走向頂峰。
5. 大足石刻旅游開發(fā)現(xiàn)狀
5-6個小時。
重慶大足石刻旅游精華景點:寶頂山、北山石刻,建議游玩時間為:5-6個小時。重慶出發(fā),到大足石刻旅游,需要1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