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概述 西餐這個詞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拔鳌笔俏鞣降囊馑?。一般指歐洲各國?!安汀本褪秋嬍巢穗取N覀兺ǔKf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歐國家的飲食菜肴,當然同時還包括東歐各國,地中海沿岸等國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過的菜肴。而東南亞各國的菜肴一般統(tǒng)稱為東南亞菜,但也有獨為一種菜系的,如[1]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面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臺為臺形?! ∥鞑偷闹饕攸c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供應方便等。西餐的分類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ㄊ讲穗鹊奶攸c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么樣的菜選用什么酒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奶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ㄊ讲穗鹊拿擞校厚R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簡潔與禮儀并重--英式西餐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肴之稱。英式菜肴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臺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 ,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熏見長?! ∮⑹讲穗鹊拿擞校弘u丁沙拉、烤大蝦蘇夫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羅馬帝國時代,意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后來意大利落后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意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 ∫馐讲穗鹊奶攸c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 意大利人喜愛面食,做法吃法甚多。其制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面條等。意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局餛飩、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 營養(yǎng)快捷--美式菜肴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肴,常用水果作為配料與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并不高,只要營養(yǎng)、快捷。 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 西菜經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硎讲穗瓤谖遁^重,喜歡用油,制作方法較為簡單??谖兑运?、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腌制的各種魚肉、熏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 啤酒、自助--德式菜肴 德國人對飲食并不講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腸、酸菜、土豆等,不求浮華只求實惠營養(yǎng),首先發(fā)明自助快餐。德國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節(jié)大約要消耗掉100萬公升啤酒。 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肴,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有種說法非常形象,說“法國人是夸獎著廚師的技藝吃,英國人注意著禮節(jié)吃,德國人喜歡痛痛快快地吃……”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點。 西餐細細談 對于西餐,走在時尚前沿的人士對此應該不陌生。西餐是一種迥然不同于我國飲食文化的舶來品。許多人聽過它、也吃過西餐,但不知是否對這種復雜而講究的東西“知根知底”呢?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開辟“西餐文化廓”欄目,將源遠流長的西方餐飲文化向你細細道來…… 什么是西餐? 西餐是我國人民和其他部分東方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tǒng)稱,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的統(tǒng)稱?! ∥覀兯f的“西方”習慣上是指歐洲國家和地區(qū),以及由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廣大區(qū)域,因此西餐主要指代的便是以上區(qū)域的餐飲文化?! ∥鞣饺税阎袊牟它c叫做“中國菜”(Chinese food)、把日本菜點叫做日本料理、韓國菜叫做韓國料理等等,他們不會籠而統(tǒng)之地稱之為“東方菜”,而是細細對其劃分,依其國名具體而命名之?! 嶋H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并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那么我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剛開始接觸西方飲食時還分不清什么是意大利菜,什么是法國菜,英國菜,只能有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當時我國人就籠統(tǒng)地稱其為“番菜”,“番”即西方的意思。我國古人常常以為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都習慣帶上一種貶意,把東方稱之為“夷”、西方稱之為“番”、北方稱之為“胡”、南方則稱之為“蠻”。因此,所謂的“番菜”指的就是西餐?! ×硗猓臀鞣礁鲊?,由于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它們都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于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我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都對這部分大體相同,而又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tǒng)稱為“西餐”?! 〉鼛讉€年代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并開始區(qū)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作為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逐漸趨于淡化,但西方餐飲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還是會繼續(xù)存在的。吃西餐的六個M 如何品味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總結認為:吃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 〉谝粋€是“Menu”(菜譜); 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后,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板也一向重視,采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致?! ∪绾吸c好菜?這里介紹一點經驗之談,那就是打開菜譜后,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 ×硗庖貏e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為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tǒng)吃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為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yōu)雅生活方式的表現?! 〉诙€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松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谌齻€是“Mood”(氣氛); 吃西餐講究環(huán)境雅致,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臺整潔干凈,所有餐具一定要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谒膫€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吃西餐的伙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lián)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節(jié)); 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tài)”。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tài)”?! 〉恫娴哪梅ㄒ欢ㄒ_: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后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yōu)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晃幻绹朗臣以@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吃飯?!敝胁褪且浴拔丁睘楹诵?,西餐則以營養(yǎng)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并論的。西餐禮儀 1.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zhí)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xù)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zhí)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 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fā)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 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余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 面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面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6. 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 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 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yōu)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后,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 吃面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盤子“舔”得很干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 ∪胱兄v究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后,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后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法國人的情感細膩,想法浪漫。因而法國的餐飲是非常講究的。 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最喜歡的食品是奶酪,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此外,法國人還是世界飲酒冠軍,尤其是喝葡萄酒。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舍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肴。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肴。法國人一般都樂于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致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16世紀時的法國宮廷已有一套相當講究的飲食文化,法國大革命后隨著宮廷廚師的流落市井,宮廷料理開始在民間生根。 法國料理十分重視“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國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國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么地方吃什么菜、什么時令吃什么菜」就很重要! 法國料理的精華在醬汁(SAUCE),因為對食材的講究,法國人使用醬汁佐料時,以不破壞食材原味為前提,好的醬汁可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口感,因此如何調配出最佳的醬汁,就全看廚師的功力了!此外,法國菜也被喻為最能表現廚師內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對廚師而言,都是一項藝術的創(chuàng)作。 法國人飲食特點 對晚餐較重視。愛喝葡萄酒、牛奶、紅茶等。到飯店喝咖啡和吃水果吃雪糕。愛吃牛肉、羊肉、雞、魚、蝦、雞蛋、各種燒腸子等。各種蔬菜都愛吃。愛飲清湯,愛吃水果(特別愛吃菠羅)。 在吃正式的法國餐館吃飲,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絲不茍的。吃甚么樣的菜用甚么樣的刀叉,是很有研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選了兩三套。酒杯也是一樣,因為在這里吃食與喝品配搭是一藝術。習慣上,餐前要喝一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干白葡萄酒;餐后有些人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粗甙质莺脦讉€酒杯放在跟前,還真證不勝酒力的?不過好在這里不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席問大家邊吃邊聊,酒只是起到助興和調節(jié)氣氛的作用,卻頻頻舉杯,卻都淺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氣氛,但又不至于過分喧鬧。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肴的鮮嫩,強調菜肴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咸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面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愿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制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肴。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干果喜歡葡萄干、糖炒栗子等。 “法國人飯前用一個小時來品嘗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干,當他們真正坐下來吃的時候,就沒有那種強烈的饑餓感了?!?而且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間隙,都要停頓無數次,進餐時那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以及對食品的品味和贊美,幫助他們輕松地保持身材, 法國女孩子的食物都是小份的。典型的法國烘制的牛角面包重量都是30克多一點,而美國產的這種面包幾乎有60克的分量,換句話說,法國女孩子的胃已經習慣了攝入少量的食物。 法國女性非常熱忱地對待正餐,一般在下午兩點之前攝入的熱量占一天總量的的60%,隨后是一頓簡單的晚餐。而在中國,人們經常一整天都在餓著自己,在晚飯的時候,卻是吃得又好又飽。因為法國人午餐吃得很滿足,因此不需要隨時吃零食,這也幫助他們控制了體重。 法國人對吃的講究程度不亞于中國人。他們常常津津樂道于在哪個餐館吃得如何好,又在哪條街上新開一家什么餐廳,一定要去吃一次云云。在接受吃的文化方面他們又是很開通的,只要是美味,無論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還是北非或中國的,一概照單全收。但一說起法餐,那絕對是“非我莫屬”。只有同中國人在一起時,他們才會稍稍顯出謙遜的態(tài)度,說是“我們法餐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飲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 法國人不僅講究吃的內容,還講究吃的環(huán)境和吃的情趣。 除了貓狗肉不考慮之外,肉食也可謂品種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蝸牛、青蛙腿、馬肉,加上一般傳統(tǒng)肉類;海鮮更不在話下:生蠔,龍蝦,螯蝦,蜘蛛蟹及各種海貝;魚類主要為海魚,最走俏的有海魴、狼魚、鰨魚、大菱鲆及一些譯不出名字的魚,而吃熏大馬哈魚則為圣誕節(jié)傳統(tǒng)之一。會打獵的人還講究吃山鷸,是一種體形不大的鳥,卻渾身都是肉,肉質極鮮。 肉類的作法大多為燉、烤和煎??偟膩碚f,他們沒有“炒”這個概念,有也只是煮的前奏。所以法餐可提前做好,不象中餐為了保持鮮嫩,總要在最后關頭下廚操勺。他們用的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草”,常用的有小蔥、百里香、香芹、月桂等。正如中餐佐料不止有醬油醋,法餐中也有五花八門的各類調料,如黃油、牛奶、奶油、雞蛋等,也能配成各式各樣的口味,就看他如何選配及操作了。最有代表性的吃法為煎牛排,分三種狀態(tài),第一為半生不熟,僅煎幾秒鐘便上桌,切開后仍血淋淋的,有人為此大快朵頤,中國人會望而生畏;第二種為帶血狀,比前者多煎十幾秒;第三種為基本熟狀。吃時完全視各人口味選其需要的狀態(tài)。 法國人吃的青菜品種絕沒有中國的多,且大部分都生吃,其它都是西洋菜的模式:大而無味,也正好適應法餐的作法。人們漸漸地也用一些外來的佐料,如咖喱和生姜等。法國人認為生姜有壯陽的功效,所以接受起來十分容易。另外大白菜,豆芽也開始慢慢流行開來。他們對蔬菜的作法同中餐正好相反,沒有中間狀態(tài):不是生吃就是煮得爛爛的。生吃的有各種生菜、甜紅蘿卜、西紅柿和黃瓜等。象煮得爛爛的就有什么菠菜泥或悶煮各種菜,連扁豆都煮得軟軟的。 甜食更是五花八門,能看得你流了口水不說還非得買來嘗嘗不可。做甜食的佐料無非也就是黃油奶油牛奶面粉雞蛋再加上糖而已,如配上各式水果或巧克力或香草等就做成了式樣不同的糕點。有愛好者大多數情況下在家里自制點心,一點也不比外面買的差,甚至更好。 吃飯時客廳的氣氛及裝飾是要講究的,主人一定要事先將客廳精心布置一下,插上鮮花,晚間則打上柔和的燈光,大餐桌鋪上燙好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擺上精美的瓷制餐具。最好的當屬里莫日的瓷器,潔白的細瓷點綴上精致的花紋,顏色也配得恰到好處,講究的人家要擺上銀制刀叉和水晶杯。酒杯視各家情況一至三只不等。一般為兩只,包括酒杯和水杯,有三只的就考慮到紅、白葡萄酒了。遇有重大場合,飯后要開香檳酒,又是另一只杯子。順便說一句,法國香檳酒是香檳地區(qū)產的帶汽白酒,與中國的小香檳不可同日而語。受法國人邀請時,千萬別以為“隨便來點香檳”就行了,因這種酒實在不是隨便喝的。 刀叉餐具的講究看過電影《泰塔尼克號(TITANIC)》的人一定有所領教,初一看真能嚇一跳:盤子的兩邊左右各擺三至四副刀叉,杯子有大中小三號。那是最為講究的一種,一般情況擺上一、兩副刀叉就夠了。如吃海鮮更是熱鬧,有各式各樣的工具,你若不大干一場都覺得對不起它們。一般的規(guī)矩是每上一道菜先從最外面的刀叉用起,隨用隨撤,到后來就好辦了。大號杯子用于喝水,其它用于紅白葡萄酒。大勺只用于喝湯或公用;小勺又有甜食和咖啡之分,后者較前者小一號。如是在家中用餐,如此一頓飯下來鍋碗杯勺可夠洗一通的,幸好有人發(fā)明了洗碗機。 吃飯的程序是:首先喝開胃酒,以酒精濃度較高的酒為主,同時吃點小咸餅干,等于是讓胃適應一下。然后全體上席,第一道菜通常是冷拼、熱菜餅或海鮮,用一只中淺盤子;如第一道為湯,就得用深盤子加上大勺。無論吃什么,這第一只盤子總要撤下。隨之而來的主菜用大淺盤用餐,至少包括兩個熱菜,一葷一素,有時會有米飯或面條,屬于配菜。主食永遠是法式面包。等所有的人將食物都盛到自己盤中后,女主人拿起刀叉并說“祝大家好胃口”,客人方可開始。有時客人不懂規(guī)矩先動手也是有的,這時女主人便立即不動聲色地拿起刀叉,以不顯得客人失禮。熱菜之后是奶酪間或加拌生菜,換上一小淺盤,然后就是飯后甜食加咖啡或茶。最后,有時主人還建議喝消化酒,其酒精濃度比開胃酒更高一點。常常有外國人不懂法國人的對酒的講究,將開胃酒在用餐時倒給客人;或有人象在中國干老白干一樣斟上滿滿一杯,然后舉杯一飲而盡;甚至主客不分,自己起身倒酒。遇此類情況,法國人一般來說比較寬容。有去過中國的就了解一點中國人的行事方式,他們會開玩笑說:“我們在中國時,都按他們的習慣做;在法國,我們還是得隨他們?!辈贿^一點沒有責怪的意思。 大多數法國人都很會做菜,尤其是家中來客人時,夫妻倆更是各顯身手。一般來說,客人到后,妻子負責招呼,丈夫掌管酒水,需要時倆人就同時下廚上菜。在這樣一種氣氛里,無論吃什么都會給你一種溫馨的感覺。更不用說主人精心烹調出的美味了。如在飯店用餐,那么各式菜不僅味道鮮美,廚師還能用各類食品顏色拼出各種圖案及樣式,其講究程度就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做到的了。 來法旅游的中國人吃法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熱交替、甜咸相加:第一道,冷盤(咸);第二道,熱菜(咸);第三道,甜食(冷);最后,咖啡或茶(熱且加糖),不僅如此,用餐中還要喝酒和冷水。吃完了飯肚子如何承受只有心知肚明了。不過法國人從來沒有不適,也就不便大張旗鼓地發(fā)牢騷。 法餐雖不象中餐擁有幾大菜系,各地卻都有傳統(tǒng)的代表菜,如多爾多涅的油浸鴨肉及鵝肝,阿爾薩斯的酸菜腸,布列塔尼的黑面燉肉和薄餅,諾曼底的牛羊下水,普羅旺斯魚湯等等等等。現代的新式法餐更著重味道的細膩及陳列的樣式,使人的味覺和視覺都得到美的享受。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①前菜和湯②魚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并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西餐的概述 西餐這個詞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拔鳌笔俏鞣降囊馑肌R话阒笟W洲各國?!安汀本褪秋嬍巢穗?。我們通常所說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歐國家的飲食菜肴,當然同時還包括東歐各國,地中海沿岸等國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過的菜肴。而東南亞各國的菜肴一般統(tǒng)稱為東南亞菜,但也有獨為一種菜系的,如[1]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面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臺為臺形。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供應方便等。西餐的分類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法國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式菜肴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么樣的菜選用什么酒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奶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簡潔與禮儀并重--英式西餐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肴之稱。英式菜肴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臺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 ,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熏見長。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雞丁沙拉、烤大蝦蘇夫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西菜始祖--意式大餐在羅馬帝國時代,意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后來意大利落后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意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意式菜肴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意大利人喜愛面食,做法吃法甚多。其制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面條等。意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局餛飩、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營養(yǎng)快捷--美式菜肴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肴,常用水果作為配料與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并不高,只要營養(yǎng)、快捷。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西菜經典--俄式大餐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俄式菜肴口味較重,喜歡用油,制作方法較為簡單??谖兑运帷⑻?、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腌制的各種魚肉、熏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啤酒、自助--德式菜肴德國人對飲食并不講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腸、酸菜、土豆等,不求浮華只求實惠營養(yǎng),首先發(fā)明自助快餐。德國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節(jié)大約要消耗掉100萬公升啤酒。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肴,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有種說法非常形象,說“法國人是夸獎著廚師的技藝吃,英國人注意著禮節(jié)吃,德國人喜歡痛痛快快地吃……”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點。 西餐細細談 對于西餐,走在時尚前沿的人士對此應該不陌生。西餐是一種迥然不同于我國飲食文化的舶來品。許多人聽過它、也吃過西餐,但不知是否對這種復雜而講究的東西“知根知底”呢?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開辟“西餐文化廓”欄目,將源遠流長的西方餐飲文化向你細細道來……什么是西餐?西餐是我國人民和其他部分東方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tǒng)稱,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的統(tǒng)稱。我們所說的“西方”習慣上是指歐洲國家和地區(qū),以及由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廣大區(qū)域,因此西餐主要指代的便是以上區(qū)域的餐飲文化。西方人把中國的菜點叫做“中國菜”(Chinese food)、把日本菜點叫做日本料理、韓國菜叫做韓國料理等等,他們不會籠而統(tǒng)之地稱之為“東方菜”,而是細細對其劃分,依其國名具體而命名之。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并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那么我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剛開始接觸西方飲食時還分不清什么是意大利菜,什么是法國菜,英國菜,只能有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當時我國人就籠統(tǒng)地稱其為“番菜”,“番”即西方的意思。我國古人常常以為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都習慣帶上一種貶意,把東方稱之為“夷”、西方稱之為“番”、北方稱之為“胡”、南方則稱之為“蠻”。因此,所謂的“番菜”指的就是西餐。另外,就西方各國而言,由于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它們都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于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我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都對這部分大體相同,而又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tǒng)稱為“西餐”。但近幾個年代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并開始區(qū)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作為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逐漸趨于淡化,但西方餐飲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還是會繼續(xù)存在的。吃西餐的六個M 如何品味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總結認為:吃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第一個是“Menu”(菜譜);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后,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板也一向重視,采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致。如何點好菜?這里介紹一點經驗之談,那就是打開菜譜后,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另外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為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tǒng)吃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為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yōu)雅生活方式的表現。第二個是“Music”(音樂);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松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第三個是“Mood”(氣氛);吃西餐講究環(huán)境雅致,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臺整潔干凈,所有餐具一定要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吃西餐的伙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lián)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第五個是“Manner”(禮節(jié));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tài)”。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tài)”。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確: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后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yōu)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第六個是“Meal”(食品)。一位美國美食家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吃飯。”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yǎng)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并論的。西餐禮儀 1.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2.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zhí)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xù)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zhí)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3. 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fā)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4. 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余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然后送入口中。5. 面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面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6. 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7. 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8. 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yōu)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后,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9. 吃面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盤子“舔”得很干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入座有講究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后,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后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叉的坐姿最好避免。法國人的情感細膩,想法浪漫。因而法國的餐飲是非常講究的。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最喜歡的食品是奶酪,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此外,法國人還是世界飲酒冠軍,尤其是喝葡萄酒。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舍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肴。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肴。法國人一般都樂于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致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16世紀時的法國宮廷已有一套相當講究的飲食文化,法國大革命后隨著宮廷廚師的流落市井,宮廷料理開始在民間生根。法國料理十分重視“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國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國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么地方吃什么菜、什么時令吃什么菜」就很重要!法國料理的精華在醬汁(SAUCE),因為對食材的講究,法國人使用醬汁佐料時,以不破壞食材原味為前提,好的醬汁可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口感,因此如何調配出最佳的醬汁,就全看廚師的功力了!此外,法國菜也被喻為最能表現廚師內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對廚師而言,都是一項藝術的創(chuàng)作。法國人飲食特點對晚餐較重視。愛喝葡萄酒、牛奶、紅茶等。到飯店喝咖啡和吃水果吃雪糕。愛吃牛肉、羊肉、雞、魚、蝦、雞蛋、各種燒腸子等。各種蔬菜都愛吃。愛飲清湯,愛吃水果(特別愛吃菠羅)。在吃正式的法國餐館吃飲,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絲不茍的。吃甚么樣的菜用甚么樣的刀叉,是很有研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選了兩三套。酒杯也是一樣,因為在這里吃食與喝品配搭是一藝術。習慣上,餐前要喝一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干白葡萄酒;餐后有些人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粗甙质莺脦讉€酒杯放在跟前,還真證不勝酒力的?不過好在這里不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席問大家邊吃邊聊,酒只是起到助興和調節(jié)氣氛的作用,卻頻頻舉杯,卻都淺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氣氛,但又不至于過分喧鬧。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肴的鮮嫩,強調菜肴的質量。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咸味。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面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愿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4、制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肴。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干果喜歡葡萄干、糖炒栗子等。“法國人飯前用一個小時來品嘗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干,當他們真正坐下來吃的時候,就沒有那種強烈的饑餓感了?!?而且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間隙,都要停頓無數次,進餐時那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以及對食品的品味和贊美,幫助他們輕松地保持身材,法國女孩子的食物都是小份的。典型的法國烘制的牛角面包重量都是30克多一點,而美國產的這種面包幾乎有60克的分量,換句話說,法國女孩子的胃已經習慣了攝入少量的食物。法國女性非常熱忱地對待正餐,一般在下午兩點之前攝入的熱量占一天總量的的60%,隨后是一頓簡單的晚餐。而在中國,人們經常一整天都在餓著自己,在晚飯的時候,卻是吃得又好又飽。因為法國人午餐吃得很滿足,因此不需要隨時吃零食,這也幫助他們控制了體重。法國人對吃的講究程度不亞于中國人。他們常常津津樂道于在哪個餐館吃得如何好,又在哪條街上新開一家什么餐廳,一定要去吃一次云云。在接受吃的文化方面他們又是很開通的,只要是美味,無論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還是北非或中國的,一概照單全收。但一說起法餐,那絕對是“非我莫屬”。只有同中國人在一起時,他們才會稍稍顯出謙遜的態(tài)度,說是“我們法餐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飲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法國人不僅講究吃的內容,還講究吃的環(huán)境和吃的情趣。除了貓狗肉不考慮之外,肉食也可謂品種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蝸牛、青蛙腿、馬肉,加上一般傳統(tǒng)肉類;海鮮更不在話下:生蠔,龍蝦,螯蝦,蜘蛛蟹及各種海貝;魚類主要為海魚,最走俏的有海魴、狼魚、鰨魚、大菱鲆及一些譯不出名字的魚,而吃熏大馬哈魚則為圣誕節(jié)傳統(tǒng)之一。會打獵的人還講究吃山鷸,是一種體形不大的鳥,卻渾身都是肉,肉質極鮮。肉類的作法大多為燉、烤和煎??偟膩碚f,他們沒有“炒”這個概念,有也只是煮的前奏。所以法餐可提前做好,不象中餐為了保持鮮嫩,總要在最后關頭下廚操勺。他們用的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草”,常用的有小蔥、百里香、香芹、月桂等。正如中餐佐料不止有醬油醋,法餐中也有五花八門的各類調料,如黃油、牛奶、奶油、雞蛋等,也能配成各式各樣的口味,就看他如何選配及操作了。最有代表性的吃法為煎牛排,分三種狀態(tài),第一為半生不熟,僅煎幾秒鐘便上桌,切開后仍血淋淋的,有人為此大快朵頤,中國人會望而生畏;第二種為帶血狀,比前者多煎十幾秒;第三種為基本熟狀。吃時完全視各人口味選其需要的狀態(tài)。法國人吃的青菜品種絕沒有中國的多,且大部分都生吃,其它都是西洋菜的模式:大而無味,也正好適應法餐的作法。人們漸漸地也用一些外來的佐料,如咖喱和生姜等。法國人認為生姜有壯陽的功效,所以接受起來十分容易。另外大白菜,豆芽也開始慢慢流行開來。他們對蔬菜的作法同中餐正好相反,沒有中間狀態(tài):不是生吃就是煮得爛爛的。生吃的有各種生菜、甜紅蘿卜、西紅柿和黃瓜等。象煮得爛爛的就有什么菠菜泥或悶煮各種菜,連扁豆都煮得軟軟的。甜食更是五花八門,能看得你流了口水不說還非得買來嘗嘗不可。做甜食的佐料無非也就是黃油奶油牛奶面粉雞蛋再加上糖而已,如配上各式水果或巧克力或香草等就做成了式樣不同的糕點。有愛好者大多數情況下在家里自制點心,一點也不比外面買的差,甚至更好。吃飯時客廳的氣氛及裝飾是要講究的,主人一定要事先將客廳精心布置一下,插上鮮花,晚間則打上柔和的燈光,大餐桌鋪上燙好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擺上精美的瓷制餐具。最好的當屬里莫日的瓷器,潔白的細瓷點綴上精致的花紋,顏色也配得恰到好處,講究的人家要擺上銀制刀叉和水晶杯。酒杯視各家情況一至三只不等。一般為兩只,包括酒杯和水杯,有三只的就考慮到紅、白葡萄酒了。遇有重大場合,飯后要開香檳酒,又是另一只杯子。順便說一句,法國香檳酒是香檳地區(qū)產的帶汽白酒,與中國的小香檳不可同日而語。受法國人邀請時,千萬別以為“隨便來點香檳”就行了,因這種酒實在不是隨便喝的。刀叉餐具的講究看過電影《泰塔尼克號(TITANIC)》的人一定有所領教,初一看真能嚇一跳:盤子的兩邊左右各擺三至四副刀叉,杯子有大中小三號。那是最為講究的一種,一般情況擺上一、兩副刀叉就夠了。如吃海鮮更是熱鬧,有各式各樣的工具,你若不大干一場都覺得對不起它們。一般的規(guī)矩是每上一道菜先從最外面的刀叉用起,隨用隨撤,到后來就好辦了。大號杯子用于喝水,其它用于紅白葡萄酒。大勺只用于喝湯或公用;小勺又有甜食和咖啡之分,后者較前者小一號。如是在家中用餐,如此一頓飯下來鍋碗杯勺可夠洗一通的,幸好有人發(fā)明了洗碗機。吃飯的程序是:首先喝開胃酒,以酒精濃度較高的酒為主,同時吃點小咸餅干,等于是讓胃適應一下。然后全體上席,第一道菜通常是冷拼、熱菜餅或海鮮,用一只中淺盤子;如第一道為湯,就得用深盤子加上大勺。無論吃什么,這第一只盤子總要撤下。隨之而來的主菜用大淺盤用餐,至少包括兩個熱菜,一葷一素,有時會有米飯或面條,屬于配菜。主食永遠是法式面包。等所有的人將食物都盛到自己盤中后,女主人拿起刀叉并說“祝大家好胃口”,客人方可開始。有時客人不懂規(guī)矩先動手也是有的,這時女主人便立即不動聲色地拿起刀叉,以不顯得客人失禮。熱菜之后是奶酪間或加拌生菜,換上一小淺盤,然后就是飯后甜食加咖啡或茶。最后,有時主人還建議喝消化酒,其酒精濃度比開胃酒更高一點。常常有外國人不懂法國人的對酒的講究,將開胃酒在用餐時倒給客人;或有人象在中國干老白干一樣斟上滿滿一杯,然后舉杯一飲而盡;甚至主客不分,自己起身倒酒。遇此類情況,法國人一般來說比較寬容。有去過中國的就了解一點中國人的行事方式,他們會開玩笑說:“我們在中國時,都按他們的習慣做;在法國,我們還是得隨他們?!辈贿^一點沒有責怪的意思。大多數法國人都很會做菜,尤其是家中來客人時,夫妻倆更是各顯身手。一般來說,客人到后,妻子負責招呼,丈夫掌管酒水,需要時倆人就同時下廚上菜。在這樣一種氣氛里,無論吃什么都會給你一種溫馨的感覺。更不用說主人精心烹調出的美味了。如在飯店用餐,那么各式菜不僅味道鮮美,廚師還能用各類食品顏色拼出各種圖案及樣式,其講究程度就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做到的了。來法旅游的中國人吃法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熱交替、甜咸相加:第一道,冷盤(咸);第二道,熱菜(咸);第三道,甜食(冷);最后,咖啡或茶(熱且加糖),不僅如此,用餐中還要喝酒和冷水。吃完了飯肚子如何承受只有心知肚明了。不過法國人從來沒有不適,也就不便大張旗鼓地發(fā)牢騷。法餐雖不象中餐擁有幾大菜系,各地卻都有傳統(tǒng)的代表菜,如多爾多涅的油浸鴨肉及鵝肝,阿爾薩斯的酸菜腸,布列塔尼的黑面燉肉和薄餅,諾曼底的牛羊下水,普羅旺斯魚湯等等等等?,F代的新式法餐更著重味道的細膩及陳列的樣式,使人的味覺和視覺都得到美的享受。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①前菜和湯②魚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并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