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qū)的風俗是喜愛喝功夫茶﹐不論男女老幼皆愛喝。傳統(tǒng)的風俗就是早午都吃潮州粥﹔潮州粥的含義是大米白粥加點咸菜﹐無論貧富都吃。潮州人還有幾個特點﹕1.會做生意﹐比較狡詐﹐被廣府地區(qū)稱作廣東猶太人。2.比較排外﹔指的是對外地人而言。3.肯吃苦耐勞及敢于拼搏﹔潮汕地區(qū)人多地少﹐大量往外移民﹐每到一處必從最低干起﹔要想干好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機會都敢去拼。4.內部團結,凝聚力強﹔當年在香港的大毒鳧馬氏兄弟、跛豪及五億探長呂磊都是潮州人。潮州人在外地打搏﹐靠的就是這幾點。不管其內部有什么紛爭﹐只要有外來勢力侵擾﹐他們都會擱置紛爭﹐團結一致對抗外侮。所以世界各地的潮州社團都可以紇立不到﹐雄霸一方。潮州人一般不接納外人進入其圈子里﹐除非你會說流利的潮州話﹐完全尊照潮州風俗習慣生活。還有一個風俗是潮汕婦女沒地位﹐女人沒資格上桌吃飯﹐只能蹲灶頭﹔只有家里的最長輩一位才可出堂上桌。
這是我所知的一點皮毛﹐還有許多趣事軼聞﹐非要到潮汕生活一段時日方可領略??!
潮汕的風俗習慣
潮汕人民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開始忙碌準備過新年。家家戶戶對屋里屋外進行大掃除、重新布置、裝修;蒸制紅粿桃、鼠曲粿等各式品;購買年貨、新衣;理發(fā)、美容。到了大年三十日早大宰“三鳥”,購買祭祀物品。吃過午飯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穿新衣,祭祖先,貼春聯(lián),掛燈籠,貼照壁符。是晚設爐于廳,全家人圍著爐子吃團圓飯。一家人不論平時分散在多遠的地方,都必須趕回家來團聚?!皣鸂t”后,長輩要給小輩門發(fā)“壓歲錢”,能掙錢的小輩也要給長輩送紅包,稱為“壓腰兜”。這一天不能吵鬧,不能打壞盤、碗等器物,若打壞了說諸如“缶開嘴,大富貴”等吉利的話來彌補過失,象征著全家一年自始自終圓圓滿滿。家中的水缸要裝滿水、米缸要裝滿米,以象征“年年有余“。是夜燈火通宵,家家戶戶合家守歲,等待新年的來臨。
農歷正月初一為歲之首,稱“春節(jié)”,古稱“元旦”,俗稱“過年”。是日一大早,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穿新裝,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時要用素食作供,因為據(jù)說此日彌勒佛坐位,故用齋餐。此種習俗流傳很久,清順治《潮州府志》云:“元日,祭用齋。”清乾隆《普寧縣志》曰:元日,祀祖先用素,初二祀祖先用葷?!敖又胰擞H親熱熱、和和氣氣吃早飯,下輩向長輩祝福,長輩給下輩寄以期望。吃過早飯后,父母就攜帶兒女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與吉同音,用諧音會意法,就成了“大吉”。大桔表示吉祥。帶多少大桔沒有多大關系,但一定要偶數(shù),不能奇數(shù)。而主人家的茶幾也總要放著一盤紅綠相間的大桔、檳榔(今用橄欖代),另加糖果,迎賓敬客。關于潮汕用檳榔的風俗,府志、縣志都有詳細記載,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設檳榔,便稱簡慢。”因檳榔和賓郎同音,含有賓客的意思,所以“檳榔大桔”諧音便成為“賓臨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換吉祥的一種禮節(jié)??腿诉M門時,相互說些“新年如意”,“恭喜發(fā)財”之類的吉利話。主人要請客人吃橄欖、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還有敬以“擂茶、米 ”之俗),并互換大吉,還要互送小孩”利市“(紅包)。接著主人備酒設宴款待客人,俗謂之賀正。清嘉慶《澄海縣志》:“各設酒肴相邀飲。諺云‘正月酒,家家有’”。
春節(jié)是圣日,因此在潮州有許多禁忌,如不要掃地、不要洗衣服,怕錢銀失去;不要在用膳時使用長短筷,否則過渡時就會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飯湯,否則出門會遇上天下雨;不許說壞話、罵人、打架,如果甲家孩子打或罵乙家孩子,甲家家長要拿一對大桔上門道歉,祝愿人家逢兇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