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邀請!
本人認為“南米北面”,指的是“米”和“面”都是珍貴的糧食。南方的米,北方的面,在饑荒時期都是稀罕之物。
至于飲食差異,因人而異,南方人有喜歡吃面食,北方人也有愛吃大米。不過,還是有特別的,我見到過一北方人來南方作客,只吃饅頭不吃米飯,主人家硬是專請面點師傅,以盡東道主之宜。
好在現(xiàn)在物產(chǎn)豐富,南北暢通,恐怕飲食差異不大了吧。
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是以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南方屬亞熱帶地區(qū),北方則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為此,南方地區(qū),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陜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臺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
北方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陜西、河南。
通常所說北方人主食以面食為主,南方人以大米為主。此外,由于南北方河流湖泊分布的關系,北方人吃肉更多些,南方人吃魚的更多。北方食譜主要圍繞“吃飽”展開,而南方則 以“吃好”展開。如我國八大菜系中,北方僅有魯菜一席,一花獨放。而南方有粵菜、淮揚菜、川菜、湘菜、徽菜等,菜系多樣,口味豐富。
從地理上說,南方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chǎn)昌盛,魚米之鄉(xiāng),湖泊眾多,水田密布,適合水稻的種植生長,所以南方人是以米飯為主的。南方人每天大部分都是吃米飯,在主食上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主要是在菜肴口味上,制作的工藝上下功夫,別具一格。
而北方卻擁有肥沃土地和水資源相對較少,降雨量少,氣候比較干燥,大部分為鹽堿地,比較干旱,這種環(huán)境當然就種不成水稻,只能去種對土地環(huán)境要求比較低的小麥,小麥是比較抗旱的。所以北方人主要是以面食為主。
在肉類的選擇上,南方多為魚米之鄉(xiāng),家禽興旺,喜歡吃雞、鴨、鵝、魚、水產(chǎn)品等各種白肉。北方畜牧業(yè)發(fā)達,喜歡豬、牛、羊等紅肉。
中西餐有什么區(qū)別?
從文化上看,咱們國人吃中餐一般喜歡一群人一起吃,吃的是一個熱鬧,要的是一個團聚,玩兒的是一個氣氛,喝的是一種情誼,大家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大聲叫喊,玩兒游戲。逢年過節(jié),國人喜歡和家人團聚,我們都叫它團圓飯。西餐則在我看來更注重一種安靜,談吐,每人的食物喜歡按份兒分,各自吃各自的,有著一套西方特有感覺。我潛意識里總覺得西餐適合浪漫,情侶一塊兒更是合適不過了。
從用餐方式上看,中餐主要用筷子,勺子,吃的快,吃的實在。西餐主要用叉子和刀子,喜歡慢慢地嚼。
從用餐做法上看,中餐喜歡蒸,炒,炸,煎,既講究菜品的美味又講究菜品的美觀,一句話說就是色香味俱全。西方的菜品主要有烤,烘焙,煮,炸,煎,一提西餐,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煎牛排,烤面包,沙拉等等...
從菜品的內容上看,中餐主食主要有饅頭,面條,蒸米,餅,而西餐則主要有面包,牛肉,牛奶。從這里我們又能看出中餐更加實在,注重的是一種飽食富民,西方則更多的是少食高能量,不得不說,中餐確實是博大精深!
從形成原因上看,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很早就有了種植業(yè),粟,水稻,小麥,并且中國自古也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所以五谷豐登一直是中國所期望的在食物上的勝利。而西方更多的靠狩獵,畜牧,包括歐洲哪里的國家,緯度高,地中海氣候,空氣濕潤,多雨,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非常適合畜牧。當然古時候的航海時代,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包括后來的鄭和下西洋也促進了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這當然也包括飲食文化,我們很多蔬菜也是外來品種,同理,國外的很多食物也是來源于中國,大同小異,我們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哈哈哈哈哈。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中餐與西餐區(qū)別還是蠻大的,比如說國人有些喜歡吃辣呀,皮蛋,臭豆腐,等等。
方式中餐是合餐,西餐是分餐制。中餐湯在后,西餐湯在前。
物具中餐是筷子,西餐是刀叉。中餐正式場合為圓桌,西餐正式場合為長方桌。
禮儀中餐講究熱鬧,西餐講究安靜。中餐希望菜有富裕,西餐沒有這個習慣。中餐酒席上不能抹菜的湯水吃,西餐可以用面包占湯汁,不算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