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風俗如下:
1.服飾
壯族在服飾上男子偏樸素,女子服飾較為豐富多彩,壯族人民喜歡在鞋、帽等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等刺繡,使得服飾更加色彩斑斕。
2.特色美食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由黑、紅、黃、紫、白5種顏色的糯米飯組成。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時,很多廣西家里都會做這道傳統(tǒng)特色美食。
3.擇偶
廣西壯族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戀愛,至今還盛行一種拋繡球或者對唱情歌的活動。這種拋繡球、對唱情歌選擇伴侶的風俗,是以前很流行的一種擇偶方式。在歌場上,壯族男子與女子各自分成一堆,彼此先對唱一陣山歌,拉開適當距離。女生把做好的繡球,拋向自己心愛的男生。
新娘過河
流行在廣西桂北地區(qū)龍勝各族自治縣內的壯族婚俗。在桂北山區(qū),本來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卻要涉水過五六次河,跨過三四座橋。所以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都要請人背。背新娘的人稱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
過河時,鳴炮三聲,喇叭齊鳴,“水手”兩掌按住自己的膝蓋,弓下腰,背好后才能過河或過橋。背新娘特別講究文明禮貌,行動上不能有半點粗野,更不能調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過河時,“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擔任)在旁邊給新娘打雨傘遮蔭,在寬約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親隊伍拉成一條線,熱鬧非常。
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傘放得很低,不讓別人偷看蒙著面紗的新娘。龍勝的壯族婚姻是要過“三關”闖“十門”的。先談戀愛,后定親,才能成親,謂之“三關”。
迎接、對歌、出門、穿村過寨、過河過橋、入門、唱調、回門、回家、入洞房,謂之“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十門”過了才能入洞房。
壯族民族習俗如下:
1、音樂方面:在集中本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技藝的基礎上,壯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壯戲。銅鼓是壯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
2、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qū)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里串門。
3、飾品方面:壯錦是壯族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的織錦藝術,已有一千年的發(fā)展史,與南京的云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
4、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后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
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后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飯。
主要簡介:
壯族(壯文:Bouxcuengh ,英文:Bourau),舊稱僮(zhuàng)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于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qū)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壯族